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积分充值论坛守则开通VIP升级攻略

阿斯米网

简单一步 , 微信登陆

手机短信,快捷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
【涂层制备】预处理

岁月无痕 发表于2018-5-26 22:17

一、 概述 
      由于热喷涂涂层与基体的结合主要以物理及机械镶嵌结合为主,涂层与基体的结合质量与基体表面的清洁程度和粗糙度直接相关,因此,表面预处理就成了整个热喷涂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。严格遵守表面制备中所采取的工艺规程,是确保热喷涂涂层获得成功应用的前提。为了获得良好的涂层质量,必须采用正确的表面制备方法。进行表面制备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两个,其中,第一个因素是基体材料;第二个因素就是喷涂材料。 
      对于承受高应力的机器零件,喷涂前必须采用无损探伤方法进行仔细检查,以确保基体金属内没有缺陷存在。如果零件中存在结构缺陷,那么,在制备的涂层中也会产生类似缺陷,从而严重影响涂层质量。特别是,当工作介质中的气体、液体等渗入缺陷中时,如果在喷涂前不将缺陷消除,在喷涂过程中,由于燃流及喷涂粒子对基体的加热作用,会引起渗入的液体向涂层表面扩散,从而污染涂层表面,影响涂层与基体以及涂层内部变形粒子之间的结合,导致涂层质量下降,有时,甚至会导致形不成涂层。也就是说,不能奢望采用热喷涂来修复基体中存在的裂纹,也不可能通过热喷涂涂层来提高基体的强度。 
       在生产实际中,应根据实际零件的表面状态来选用合适的表面预处理工艺,在保证涂层质量的前提条件下,尽可能采用简化的表面预处理工艺,以降低涂层成本。
       二、表面净化 
      表面净化是实施热喷涂前基体表面制备的第一步,主要用于除去所有喷涂表面的污垢,包括氧化皮、油渍、油脂和油漆等,喷涂过程的热不能除去这些污垢,这些污垢会严重影响涂层与基体的粘结。将这些污垢去除之后,清洁表面要一直保持,所有的喷涂表面都应小心保护,当待喷零件搬运时,要使用清洁工具,以免沾染灰尘和手印,从而导致表面发生二次污染。 
       1.表面除油 
      应用机械和化学的方法除去待喷涂工件表面的油渍。 
     (1)蒸汽除油。通常采用蒸汽法清除零件表面的有机污垢,这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。工件应烘烤15~30分钟,以除去缝隙中以及表面孔隙中的油污。砂型铸件或灰口铸铁之类的多孔材料,烘烤时间应更长一些。在蒸汽除油或清洗过程中,如果处理的物件太大,可将物件浸泡于热洗涤剂或无油溶剂中由专人进行清洗。工件表面的残余物要用机械方法除净。 
       从安全性及清洗的温度方面来考虑,通常采用的是全氯乙烯:三氯乙烯:三氯乙烷为1:1:1的除油剂。很多的烃类溶剂是危险品,有关其用途、使用场所及处理方法等都应严格遵照厂家的使用说明来进行。 
       生产厂家应考虑溶剂的再循环使用问题。氯化物溶剂会留有轻微的残渣,这可通过浸没洗涤法或用异丙醇及丁酯檫拭掉。 
       因氯气对钛及钛合金材料有诱发裂纹作用,因此,禁止用氯化物溶剂清洗此类材料。这类零件可选用碱洗、蒸汽吹、酸浸或挥发性溶剂洗涤等任何一种方法。或者,如有必要,可采用上述任两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复合除油。 
       超声波清洗对于污垢积聚在狭窄的区域内的工件,适用于超声波清洗。该装置包括盛清洗液的容器及在容器内的超声波振荡发生器,根据所遇到的具体问题选定清洗液。由于操作中产生热量,对于长时间作业,不推荐使用易燃或易挥发的溶剂。 
      (2)有机溶剂除油。有机溶剂除油是利用有机溶剂对两类油脂的物理溶解作用除油。常用的有机溶剂包括:煤油、汽油、苯类、酮类、某些氯化烷烃、烯烃等。有机溶剂除油速度比较快,对金属无腐蚀(特例除外),但多数情况下除油不彻底,当附着在零件上的有机溶剂挥发后,其中溶解的油仍将残留在零件上。所以,进行有机溶剂除油后,必须再采用化学除油或电化学除油,进行补充除油处理,才能彻底除净残留在工件上的少量油脂。 
有机溶剂除油的另一特点,是有机溶剂易燃或有毒,使用时要加强防护。 
       有机溶剂除油比碱性溶液化学除油贵。但若除油设备好,能对有机溶剂进行反复蒸馏,使其再生并循环使用,则可克服成本高的缺点。如某厂油污严重的轮轴,用破性化学除油需40-260 min,但采用三氯乙烯除油只需3-5 min,就能满足要求。 
       在配方中加人少量乳化剂如硅酸钠、皂粉、OP乳化剂、洗涤剂等表面活性剂可以除去矿物油。在碱液及乳化剂共同作用下除油效果更好。由于碱液除油的乳化作用有限,故对镀层结合力要求高,或需在弱酸或弱碱电解液中进行电镀时,仅采用碱液除油是不够的。特别是零件被矿物油严重污染时,不仅处理时间长,而且除油不彻底、为此这类零件进行碱液除油后,应采用乳化作用强的电解除油来进一步进行处理,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。 
常用有机溶剂除油方法包括四种,具体如下: 
      1)浸洗法。此法将零件浸泡在有机溶剂中,并不断搅拌,油脂被溶解并带走不溶解的污物。各种有机溶剂都可用作除油剂。 
      2)喷淋法。将有机溶剂喷淋到零件表面上,使油脂被溶解下来,反复喷淋直到所有油污都除净为止,除沸点低、易挥发丙酮、汽油和二氯甲烷外,其他溶剂都可用于喷淋除油。喷淋除油最好在密封容器内进行。 
      3)蒸气洗法。将有机溶剂装在密闭容器底部,工件悬挂在有机溶剂上面,将溶剂加热,有机溶剂产生的蒸气在工件表面冷凝成液体,将油脂溶解并连同其它污物一起落回到容器底部,以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。 
      4)联合法。可采用浸洗加蒸气洗联合除油、或采用浸洗一喷淋一蒸气联合除油,效果更好。采用三氯乙烯做溶剂的三槽除油工艺除油效果最好。零件在第一槽中经加温浸泡,溶解掉大部分油脂;第二槽中用比较干净的溶剂除去工件上残留的油脂和污物;最后在第三槽中再进行蒸气除油。 
      三氯乙烯蒸气与冷的零件表面接触时,将冷凝成液体,并溶解掉零件表面残留的油脂,然后回流到槽中。如此循环,可除去零件表面的油脂。由于三氯乙烯比重较大,故不易从槽口演出。除油槽上部应有冷却装置,用来冷凝剩余的三氯乙烯蒸气。 
      若在第一槽底部加人超声波,可加速油脂及污物的脱离,特别能将抛光膏迅速除去。若加装喷淋装置,则可快速将大颗粒灰尘、粉末等冲掉。 
      在进行除油时,应注意以下事项:首先,要加强通风、防火、防爆;其次,当有机溶剂中油污的混入量达到25%-3O%时,应更换新溶剂,以免污染零件;最后,要注意防毒,因三氯乙烯在紫外线、热(>120C)、氧和火作用下,特别是在铝、镁的强烈催化下,会分解出有剧毒的光气和腐蚀性强的氯化氢。因此,采用三氯乙烯除油时,要严防将水带入除油槽内;避免除油槽受日光直射和高温烘烤;尽快捞出掉到槽中的铝、镁工件;安装良好的抽风装置等。 
      (3)电化学除油。将挂在阴极或阳极上的金属零件浸在碱性电解液中,并通人直流电,使油脂与工件分离的工艺过程称为电化学除油。电化学除油速度远远超过化学除油,而且除油彻底,效果良好。 
       电化学除油基本原理是,将金同零件作为一个电极,浸没在碱性电解液中,当通人直流电时,由于极化作用,金属-溶液界面的界面张力降低,溶液很容易渗透到油膜下的零件表面,并析出大量的氢气或氧气。当它们从溶液中浮出时,会产生强烈的搅拌作用,猛烈地撞击和撕裂油膜,使吸附在零件表面的油膜被碎成细小的油珠,迅速与工件脱离,进人溶液后成为乳浊液,从而达到除油的目的。 
       根据零件的极性电化学除油可分为阴极除油与阳极除油两类,工件接阴极叫阴极除油;工件接阳极叫阳极除油。电化学除油是最后的除油工序。 
       影响电化学除油的因素包括氢氧化钠的浓度、乳化剂选择、电流密度、电解液温度以及除油方法。 
       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,其水溶液导电能力强,浓度越高,导电能力越强,电流密度大,除油速度快。氢氧化钠对钢铁表面有钝化作用,可以防止钢铁零件在阳极除油时遭受腐蚀。氢氧化钠对铝、锌等金属有强烈的腐蚀作用,一般不用于这些金属的除油。 
       电解除油时,乳化剂的作用已降至次要地位。通常不使用OP-10、烷基硫酸钠、洗净剂6501及6502、肥皂等表面活性剂,因为它们的发泡能力强,若电解液中含上述成分,在工作时,液面会被大量的氢、氧混合气体的泡沫覆盖,遇有电极接触不良产生的火花,就会发生爆炸。因此电化学除油的电解液中通常只加人磷酸三钠、硅酸钠等发泡能力弱的乳化剂。皂化性油脂在除油过程中生成的肥皂,也有很强的发泡能力,当液面上泡沫较多时,应先切断电源,然后再放进或取出零件,以免发生爆炸。 
       提高电流密度,可以提高除油速度和改善深孔内的除油质量。但电流密度过高时,会形成大量的碱雾,污染车间里的空气;还可能腐蚀零件。不仅在阳极除油时会产生腐蚀作用,铝及其合金零件在阴极除油电流密度过大时,也会因阴极区溶液的 pH值升高,遭到腐蚀;而钢质零件则因渗氢作用增大会变脆。合适的电流密度要保证能析出足够的气泡,才能提高除油效果,一般采用 5-10 A/dm2。 
       提高温度可降低电解液的电阻,增加电流密度,促进皂化和乳化作用,加快除油速度,提高除油效率,节约电能。但温度过高,不仅消耗了大量热能、污染车间空气、恶化劳动条件,还有可能腐蚀铝和锌等零件。合适的温度是70-90℃。电化学除油主要是靠电解作用除油,电解液的温度可稍低于化学除油。
       当金属零件接阳极时,其表面进行的是氧化过程,并析出氧气。反应过程如下: 
4OH--4e=02↑+ 4H2O
       因此,采用阳极除油时,零件没有氢脆的危险,能除去零件表面的浸蚀残渣和某些金属的薄膜,如锡、锌、铅、铬等。但阳极除油速度比阴极除油低,且铝、锌、锡、铅、铜及其合金会受到腐蚀。当溶液碱度低、温度低和电流密度高时,特别是电解液中含有氯离子时,钢铁零件也可能遭受斑点腐蚀。 
       当金属零件接阴极时,其表面进行的是还原过程,并析出氢气。反应过程如下: 
4H2O+4e=2H2↑+4OH-
       阴极上析出的氢是阳极上析出氧的2倍。因此,阴极除油速度快,一般不腐蚀零件。但是,阴极上析出的氢容易渗到钢铁零件中,并引起氢脆(特别是高强钢或弹簧钢,受氢脆影响极易损坏)。经阴极除油的零件,因渗氢的影响,电镀时镀层容易起泡;若电解液中含有少量锌、锡、铅等杂质时,会在零件表面产生海棉状析出物,也将影响后续的电镀质量。为了克服以上两种方法的缺点,最好采用联合电化学除油法。 
       (4)超声除油。超声波是频率在16kHZ以上的高频声波,向除油液中发射超声波可以加速除油过程,这种工艺方法叫超声除油。将超声波用于化学除油、电化学除油、有机溶剂除油及酸洗等,都能大大地提高效率。对形状复杂、有细孔、盲孔和除油要求高的制品,除油更有效。 
        超声除油的基本原理是,当向液体中发射超声波时,将使液体产生超声振荡,液体内部某一瞬间压力突然减小,接着的瞬间压力突然增大,如此不断反复。在压力突然减小时,溶液内会产生很多真空的、很小的空穴,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会被吸人空穴中,形成气泡,小气泡形成后的瞬间,由于压力增大,气泡被压破,并产生冲击波,这种冲击波能使油污脱离工件表面。气泡破裂瞬间,还会产生瞬间高温高压,将加速液体内的搅拌和 流。超声波就是利用冲击波对油膜的破坏作用及空洞现象、高温高压引起的激烈的搅拌作用强化了溶解、皂化和乳化作用,加速了除油过程。此外,超声波在溶液内的反射产生的声压,也会促进搅拌作用。 
       超声除油通常是和有机溶剂除油、化学除油、电化学除油、低温除油等方法联合使用的,除遵守相应的除油方法的工艺参数外,独立的工艺参数有两个,一是超声波发生器的功率,超声发生器的功率越大,除油效果越好。有资料介绍,当超声波场强度达到0.3 w/cm2以上时,在1s内,溶液间将发生数万次强烈碰撞,碰撞力为 5-200 kPa,产生非常大的能量,形成极高的液体加速度,使油污迅速除去;二是超声波加人方式,可以将超声换能器直接装在清洗槽上,也可以把换能器放在清洗槽内。采用前者要求超声功率大,后者功率相对较小,但要通过试验,将换能器放在清洗槽内最有效的部位。 
       采用超声除油时,要合理选择超声波场参数、频率和振幅等参数,参数选择合理,可抑制阴极电化学除油的渗氢作用,防止氢脆。一般形状较复杂的小制品可用高频低振幅的超声波;表面较大的制品则可选用频率较低的超声波(15-30 kHz)。 
超声波是直线传播的,与超声传播方向垂直的表面除油效果最好,为提高工件凹陷部位及背面的除油效果,最好不断旋转或翻动零件。 
      (5)擦拭除油。用毛刷或抹布在上石灰浆、氧化镁、去污物、洗衣粉或金属除油剂在零件表面擦拭叫擦拭除油。擦拭除油不需要除油设备,操作灵活性大,不需要外加能源,成本低,可对任何零件进行除油。其缺点是手工操作,效率低,劳动条件差,故目前主要用于体积大,批量小,形状复杂,用其它方法很难处理的零件除油。 
      2.浸蚀 
       酸浸或稀酸浸蚀,是一种比较强烈的表面净化过程,主要用于除去零件表面的油污、锈蚀产物和氧化膜等。常用浸蚀液大多是各类酸的混合物,包括硫酸、盐酸、硝酸、磷酸、铬酐和氢氟酸。而对于铝、锌等两性金属,则需采用碱性浸蚀剂。其中,氢氟酸有剧毒,且挥发性强,使用时应严防氢氟酸液和氟化氢气体接触人体,浸蚀槽最好能密封并有良好的通风装置,含氟废水不能顺意排放。注意:多数浸蚀液,不仅能溶解金属氧化物,而且还能溶解金属并析出氢,会导致基体过腐蚀并引起氢脆。为了抑制基体腐蚀,并减少氢脆,常常在浸蚀液中加入缓蚀剂。常用的缓蚀剂有:硫化动物蛋白、皂荚浸出液、二磷甲苯硫脲、硫脲、尿素、六次甲基四胺和氯化亚锡等。此外,酸液中的某些杂质,如硫化物、胶体硫、磷等,虽然它们的含量只有万分之几或千分之几,但也会加速氢的扩散过程,所以,浸蚀时应防止有害杂质进入浸蚀溶液中。 
       浸蚀过程应该是工件加工的最后一步,以减少酸所招致的危害或伴随出现的金属晶间腐蚀。酸浸时要求将零件全部浸泡在酸液中。视工件表面污垢的顽固情况及对表面清除的要求,来决定浸泡的时间长短。酸浸之后,用热水冲洗、碱水浸泡,最后再用热水或蒸汽彻底清洗或吹洗。 
       被酸污染的表面,可浸泡在小苏打溶液或热碱溶液中进行中和清洗。相反,被碱污染的表面,可用1%的盐酸溶液,或10%的醋酸溶液进行中和清洗,然后再用清洁的水冲洗,并用压缩空气吹干。 
      3.擦刷 
       当只需进行局部清洗时,可采用手工金属丝刷或电动金属丝刷来完成,主要借助金属丝刷的划痕作用来达到清洁表面的效果。当需要清除零件表面的氧化皮、锈蚀物、油漆层、焊渣、焊接飞溅物等污染物时,需要的切削力较大,常选用刚性大的钢丝刷,并进行干式擦刷;当需要清除零件表面的浮灰时,所需切削力较小,可选用刚性小的黄铜丝、猪棕或纤维丝刷,可干刷,也可湿刷。湿刷时,若只需去除浮灰,可用自来水作为介质;如要除油,则应采用能去除油的清洁剂。 
     4.烘烤 
许多机器零件往往是用多孔材料制造的,例如砂型铸件,这类零件往往容易吸附大量的油脂并渗入组织内部,采用清洗法不易清理干净,喷涂之前应将这些油脂去除。特别是,经过荧光渗透检查的焊接组件,尤其要经过烘烤处理。对于修复件来讲,多数工况条件下都采用油润滑,其疲劳裂纹中都会有油渗入,进行喷涂修复时,其表面净化处理尤为重要。如疲劳裂纹或磨损产生的犁沟较多、较深,应考虑采用机械加工的办法将裂纹部分切除;如没有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纹,常采用炉内加热或火焰烘烤法进行处理。一般来讲,在315℃的炉中烘烤4小时,即可达到除油效果。一次烘烤温度不易过高,如油污严重,可分多次烘烤。 
强化和修复铸铁零件表面时,由于铸铁组织中含碳量高且以游离态的石墨形式存在,游离态的石墨会吸附在工件表面,如不将其全部清除,将严重影响粘结底层与基体的结合,可能引起局部翘起或脱落。因此,对于铸铁零件的喷涂,应特别注意其表面粗化和预加工后的二次净化处理。
        三、表面机械加工
       表面机械加工是另外一种表面预处理方法,通常是由车削或磨削来完成,其中,采用车削加工可使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面积增加30%左右,并且能提高涂层的抗剪切能力。表面经过车削或磨削后,还必须采用喷砂粗化或其它粗化方法进行表面处理,以进一步提高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。在热喷涂技术中,经常采用的表面机械加工方法有下切、开槽和平面布钉或切缝三种。
        1.下切
       下切是用车削或磨削的加工方法,将零件表面适当去除,一方面可以去除表面疲劳层,同时也为实施热喷涂涂层提供了空间的一种操作方法。在机械零件需要修复时,通常采用下切法。
为了使精加工涂层获得均匀的厚度,或者为了去除加工硬化的表层、化学污染、氧化物及先前遗留的热喷涂层的工件表面,往往也采用下切。由于下切会减少工件的横截面积,因而会影响到工件的抗拉强度和抗疲劳强度。
在圆柱体工件的每个下切切面端部,都必须在肩部切成方的或小钝角(15o),不推荐采用锐角楔形。每个下切角的半径应为0.38-0.50毫米,下切面不应延伸到轴的端部,而应留出一定的距离。
在下切截面的尽头,任何可能的地方都要留肩。
对于涂层经受来自端部压力的圆柱面(如泵柱塞),在其受压端的外圆周围,推荐采用堆焊层。将这道焊层机加工成3.2毫米的最小的肩,肩的直径应比轴的最后精加工尺寸大一些。在承压工作中,这道堆焊层比热喷涂涂层要好。
值得注意的是,焊接会影响基体金属的性能,在修复与维护中务必对此引起重视。
        2.开槽
        开槽是一种在基体上切出保持一定间距的一条条沟槽。开槽(或车螺纹)主要为了达到以下目的:
      (1)减少收缩应力;
      (2)增大涂层与基体的接触面积;
      (3) 使涂层生成起伏叠层,以限制内应力。
       当涂层遭受冷热循环时,在冷却过程中,因涂层与基体之间存在热物性的差异,会在界面上及涂层内部产生,该应力在涂层内不断累积,会导致涂层与基体发生剥离。这种应力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,对于硬质金属或陶瓷涂层来讲,这种现象更为严重。由于开槽能使应力分散成很多小的分量,从而有效的减少内应力,对提高结合强度有利。
       由于热喷涂涂层是由很多碰撞后的变形粒子组成的,很像一层有直线纹理的木料,与涂层垂直方向的强度要比其平行方向的强度低。由于变形粒子会随着大的凹槽上下起伏,从而改善了涂层的结合强度,减弱了涂层产生分裂的倾向。
       在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,应考虑实施开槽处理:
       1)厚度超过1.27毫米的所有涂层,任何部位有一条棱边的地方。
       2)涂层的收缩性很高,而其厚度又超过0.76毫米,任何部位有一条棱边的地方。
       3)没有棱边的涂层,例如,工作条件苛刻,或由于涂层厚、材料收缩大,因而在圆柱体表面上进行连续喷涂时存在开裂危险的涂层。
      3.平面布钉或切缝
       在平面上喷涂的硬金属涂层会出现特殊的问题。如果基体属于较硬的金属,喷砂所能剥蚀的深度将会减小,导致涂层的结合强度下降。另外,硬金属涂层通常较厚,不像铝或锌等一些软金属涂层那样薄,因此,在冷却过程中涂层产生的总收缩量会大得多。此时,通常要对平面进行
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没有了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


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ASIMI

官方微博@ 欢迎关注
扫描微信二维码随时获得新鲜资讯

服务热线

400-8888888

周一至周日:9:00-21:00

返回顶部